餐飲老板們稱傍上APP后“被綁架了”
發布時間:2015-06-15
互聯網的魔力在于,它可以讓很多餐飲店的生意迅速火爆,但同時也可能讓其迅速蕭條。不管愿意還是不愿意,越來越多的餐飲店老板都開始發現,他們正置身于互聯網的巨大漩渦中,越來越無力掌控本屬于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
“觸網就像吃老鼠藥,吃了你就跑不掉”
網絡平臺燒錢 餐館紛紛下水
“冒得法,你不搞團購,不搞網上點餐外賣,你就只能看著生意被別個搶走。”日前,有不愿意透露名字的餐飲店王老板向記者訴苦說,就這年把時間,互聯網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店子的命運,“我都感覺自己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現在只能被互聯網牽著鼻子,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這位王姓老板的感受其實并不罕見。最近一周,記者接連采訪了本地十幾家餐企,發現絕大多數餐飲老板都有類似被人“綁架”或是“裹挾”的感覺,程度不同而已。
“大眾點評、美團網、餓了么、百度外賣、淘點點……太多了,以前都還只是小打小鬧的互聯網餐飲平臺,現在越來越財大氣粗,手握巨額資本,動輒給商家補貼數萬甚至數十萬上百萬元,越來越多的餐館老板開始禁不住誘惑,紛紛求助于互聯網餐飲平臺。”本地一家大型傳統餐飲企業的老板對記者苦笑說:“這有點像是老鼠藥,吃了你就跑不掉。你想占別人的便宜,你就要做好被別人控制的準備。”“互聯網趟餐飲的渾水不是一兩年了,只是以前大家的感覺還是可有可無,多半是些生意不好的餐館才會求助于互聯網平臺,真正生意好的沒誰愿意多和互聯網平臺打交道,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武漢餐飲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造成這一變化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互聯網餐飲企業開始越來越頻繁地燒錢。“你就說賣蝦子吧,左鄰右舍大家的成本都差不多,賣價也懸殊不到哪里去。如果突然有一天,你隔壁酒樓開始打對折,你賣一百,人家賣五十,你的生意能不受影響?哪個消費者不想占便宜!”本地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三國英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只要是開餐館的,就沒人打得起對折,眼下那些打對折的酒樓餐廳多數是因為有互聯網餐飲平臺在補貼。
“吃貨也上癮了,認為沒補貼吃飯就是吃虧”
火爆后是尷尬 不打折沒生意
“起初想,總不能長期無條件地補貼吧,所以忍吧,最壞就是忍個把月,忍到你邊上的酒樓沒補貼不再打對折時,顧客自然就回來了。”有業內老板苦笑著告訴記者,很多餐飲老板都是這樣想的,但最后卻無奈地發現,這只是自己的想當然,現實遠比當初設想殘酷。“張家完了有李家,李家完了有孫家,沒完沒了地燒錢,消費者也上癮了,誰家便宜就往誰家跑。”有餐飲老板嘆氣:有些老顧客進門就問有沒有折扣,折扣低了扭頭就走;還有的顧客坐下后就掏手機,看你家有沒有打折用的團購券,有就團幾張,沒有起身就走人……沒辦法,最后大家只能就范“下水”,各自找些互聯網餐飲平臺入伙。“下水”也罷,“入伙”也好,觸網過后,眾多餐飲企業的日子是否就真的好過了?采訪發現,不少商家都在搖頭。“剛開始肯定是蠻火的,有人給你補貼讓你打折,生意能不火嗎。有便宜誰不占啊!一夜之間,消費者就排著隊來了,看著這景象,哪個商家心里不樂開了花,但要命的是好景不長啊。”漢口碼頭的老板李剛就告訴記者,他自己開了二十多年餐廳,親戚朋友開店的少說也有七八個,現在基本上都是這么個情況。“消費者上癮了啊,也習慣了,甚至有些人認為沒有補貼來吃飯就是吃虧。”李剛稱,先是吃大餐的顧客要打折,后來發展到吃快餐的顧客也這樣。“都是那些網上的外賣平臺網上支付返利養成的習慣。搞得最后沒人補貼了,很多餐飲店最后只能自己去讓利。你不打折顧客就少了一大塊啊。”
酒好不怕巷子深!餐廳只要有特點,就算是不打折難道吃慣了口味的熟客真的會流失?對記者的疑問,有餐飲老板嘆氣搖頭:“你說的這個理沒錯,如果你是品牌老店,或是有別人無法替代的特色,別說不打折了,就算賣貴點,也肯定有人吃。但問題是,這樣的店子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店子都是一個水平在搶飯吃。”
餐飲業同質化競爭本來就很嚴重,賣的東西也差不多,只要你不難吃,肯定是一個便宜三個愛。“中國烹飪大師何培艷認為,以前不少店家還能守著自家附近的客源活命,但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信息也來越通暢,互聯網餐飲平臺正迅速成為引導新生代時尚消費群體消費走向的風向標“就算你是百年老店,你也不能只守著老顧客吃飯吧,如果消費者斷了代,你的好日子自然也就到頭了”。
“這事和出租車行業挺像,是自己挖坑埋自己”
餐企陷迷茫中 怕淪為加工廠
“燒錢的互聯網餐飲平臺絕不是學雷鋒,他們燒錢其實是為了利用餐飲企業的品牌、客流、利潤,培養年輕顧客使用手機預訂、點菜、付款的習慣。一旦這個習慣養成,這些平臺就會變身成為餐飲行業唯一最大的,它也就成為最大的不需要門店、工人、裝修甚至是沒有菜品的網上餐廳超市。”在武漢商學院餐飲專家萬杰民看來,這些互聯網平臺相當于在觸網的餐飲酒店門前設了一道崗,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養成了互聯網消費的習慣,這些互聯網平臺就有了影響這些消費者的巨大能力,很多餐飲店自然也就越來越多地被別人掌握了命運。“這事和我們出租車行業還挺像,是自己挖坑埋自己。”采訪了餐飲企業的故事后,記者所乘坐的出租車的哥不停感慨:“我們在嘗過滴滴打車補貼的甜頭后,現在也難得再在網上接到生意了!出租車幫著打車軟件綁定一批年輕消費群體,現在都在用‘專車’。”
好在餐飲行業還沒有“專車”,否則不敢想像會是什么樣的局面。武昌青番茄酒樓的張老板告訴記者,業內都感受到了,觸網餐企越來越多,無力擺脫的也不在少數,真不知道以后會是個么樣的走向,大家普遍感覺自從互聯網平臺介入后,生意就越做越迷茫了。“顧客手機上那個APP,有朝一日如為他們吃飯的必備神器,那我們這些開餐館的都只能是變身加工廠了!不敢想我們的未來!”該酒樓老板如是說。
小店淡定觸網不怕補貼消失
一片悲觀中,也有少許亮色—“酸辣藕帶、紅燒肥腸、芹菜干子肉絲,一瓶啤酒兩碗飯,只要48元,我網上支付只付了40元。”好吃佬小王一臉興奮:自從上網后,我家邊上小巷里一家十幾平方米的小館子,店家三代上十個人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他家上十個人在網上接單、制作、送餐……好像就從來沒有停過。“人家相當于是一間小門面,做了幾家店面的生意,成本降下來了,自然也就便宜。”
記者反問小王,上網后生意火爆不新鮮,也許現在火爆是因為互聯網平臺有補貼,以后沒補貼了,生意是否還能興旺就難說了。“我也問過這事,店家說他早已不擔心這個問題了,原因就在于他做的就是周邊的客源市場,網絡讓他擁有了一大客源后,他相信只要把飯菜做好,相信誰會為了省幾塊錢和自己的肚子過不去。”小王說。“如果能把成本降下來,把省下來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就算以后互聯網補貼消失了,我想這樣的店家也一樣擁有了讓生意持續紅火下去的能力。”在掌管有多家大型餐企的中國烹飪大師宗家宏看來,未來也許無法預測,但不斷變通主動適應市場肯定是沒錯的。
來源:荊楚網